當心愛的毛孩離開之後,你是否曾經聽到身邊的人建議你:「你怎麼不再養一隻?」 這樣的話語?
或許他們並沒有任何惡意,只是想讓你早點走出悲傷、重新振作,但對當時的你來說,心裡卻可能像被狠狠刺了一下。
你會覺得:「你知道什麼?你根本什麼都不了解,怎麼可以說得這麼輕鬆?」
其實,這樣的反應並不奇怪。因為對你來說那並不只是一隻寵物,而是像家人、夥伴一樣重要的存在。
是否能透過迎接新寵物來緩解失去寵物的悲傷,或許問一百個人會得到一百種不同答案,但此時此刻的你如果因為這個問題內心感到徬徨或是猶豫,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得到一些啟發。

 

牠不是誰都可以取代的存在

毛孩的存在,從來就不只是陪伴。牠會在你難過的時候貼近你、在你回家時搖尾巴或喵喵叫迎接你、在你睡覺時窩在你旁邊。牠不是誰的影子,也不會有另一個「牠」出現來取代。 即使哪天真的再養了一隻相同品種的孩子,那也不會是「牠」──只有你知道的,那個熟悉的小表情、牠愛吃的零食、那些一起經歷過的回憶,都不會也無法再重來一次。 這種「再也找不到一樣的牠」的感覺,是無可取代的,也是你深愛過的證明。

 

相反地,也有人在新的相遇中得到安慰

有些人,經歷了與毛孩的離別後,決定再次迎接一個新生命。 他們並不是忘記了過去的那個孩子,而是在新的陪伴裡,學會了再次微笑。 我們曾聽過這樣的分享: 

  • 「因為要照顧這孩子,我的生活重新有了節奏,沒那麼常躲在回憶裡哭泣了。」
  • 「每當看著牠,我會想到以前的孩子,但那種想念不再只有悲傷,也有很多暖暖的回憶。」
  •  「我終於有勇氣,再次去愛一個生命了。」

 

 這些人並不是「走出來」了,而是一步一步學著和過去和平共處,學著把回憶變成力量。

 

 

如果還沒準備好,那也沒關係

當然,也有很多人試著再次迎接新生命,卻發現自己的心還沒有準備好。 有些人會忍不住比較:「怎麼跟我家以前的孩子這麼不一樣……」 也有人會覺得愧疚:「我這麼快就愛上這孩子,對不起我之前的寶貝。」 甚至會開始懷疑:「我是不是不配再養任何動物了?」 這樣的情緒,其實比想像中還要常見。 如果在還沒完全整理好情緒的時候,就勉強自己再迎接一個新生命,對你來說是痛苦的,對新來的孩子來說也可能感受到那份不安。

 

決定權,只屬於你一個人

到底什麼時候可以「走出來」?什麼時候可以「再養一隻」?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。 有些人可能幾個月後,就發現自己心裡產生了再次照顧另一個生命的渴望; 有些人,可能需要好多年,甚至一輩子也沒有再養第二隻的打算。 這些選擇,沒有對錯。重要的是,這個決定來自你自己的內心。 不是朋友說「差不多該再養一隻了」就表示你該那麼做, 也不是別人說「你怎麼那麼快又養新寵物」就代表你做錯了。 你自己的心,會在對的時候告訴你答案。

 

當你準備好了,某個溫柔的靈魂會來到你身邊

或許有一天,你走在街上,剛好看到一雙眼睛靜靜地望著你, 或是朋友家的小貓突然主動跑來蹭你一下, 你心裡會有一種莫名的悸動:「也許,是時候了。」 當你真的準備好時,你會知道那不是取代,而是延續。 是那份你曾經付出過的愛,在你身上留下了能力,讓你再一次給出溫柔。 或許那個離開的孩子,也會在天上微笑著看著你,像是在說: 「我知道你會一直記得我,謝謝你願意再次愛一個生命。」 

 

最後想對你說的話

養新的寵物,並不是為了忘記舊的那一隻; 而是在某個時刻,你願意讓那份愛繼續流動。 你可以選擇等很久,也可以在某個瞬間決定打開心門。 無論你選擇什麼,請記得──你曾經那麼深深地愛過牠,這份愛永遠不會消失。 當你再次願意愛的那一刻,那也是牠留給你最溫柔的禮物。